继山公支系先祖 徐继山 简介
继山公字太宇,(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巴邑廉里四甲白蜡沟(巴南区龙岗),(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六日卒,卜葬龙岗李子湾宅右,石墓碑记,享年六十七岁。
根据《徐氏家谱》的记录,徐继山的父亲为正通公,母亲为刘氏,其爷爷为万典公,祖父为友臣。
万典公生于楚,万典公有子(侄):正通,正才、正学、正坤、正续、正泰、正安、正清,等八后人。(注解:由于胞、堂不明,不敢贸然认定是万典公之子或其胞弟万翔公之子。且此八人之后嗣亦同样含糊不清,仅照录备稽。)
徐继山的父亲正通公(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因战乱不断,父亲(正通公)携带母亲(刘氏)、带上金山、银山一起从涪陵迁入川地的四川重庆府巴邑廉里四甲白蜡沟(现在的巴南区龙岗的中湾,刘氏祖坟旁边) ,迁到龙岗的时间为公元1616年之前,迁到龙岗时继山公还没出生。
注解:(另又种说法是湖广填四川迁移到龙岗的,是不准确的,因为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是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为止的移民运动,历时105年之久,继山公出生才1616年,时间上相差60年。)
正通公和刘氏一家人在龙岗中湾居住了多年,生继山。后来又因张献忠起兵,逃避兵乱,父亲正通公带着儿子继山、金山、银山和妻子刘氏一起,又从龙岗徒步到贵州军民府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
一家人在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又定居多年,期间父亲正通公流离失所,不知去向,留下母刘氏和徐继山胞堂兄弟等七人(启山、清山、金山、应山、银山、俸山、玉山)在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
继山公在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娶妻子丁氏 (生于贵州遵议军民府仁怀县小溪里丁家村曾二湾),生子可第、可忠、可信。
注解:据“醮事经单簿”记载,战乱结束,其中记录了兄弟金山公从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徙步到綦江羊角镇定居。其他六兄弟(启山、清山、应山、银山、俸山、玉山)子嗣去向都不明。
继山公在贵州桐梓县定居多年,后来因平定叛乱,战事结束,其母刘氏又带着儿子继山公和儿媳丁氏、孙子可第、可忠、可信等回到龙岗的柴家咀定居(丁氏祖坟旁边、距出贵州时的住所约800米)。继山公的其他二兄(金山、银山)则无记录,应留在了贵州桐梓县境内?
继山公的二儿子可忠回到龙岗后,居住数年后又徒步入贵州,无记录考证,有可能是现在的綦江六角镇徐氏支系?待考?
继山公和母刘氏回到龙岗后,一大家子人正式开始了艰辛的农耕生活,继山公和妻子丁氏(生于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2年)八月二十四日,死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十月二十一日,卜葬于龙岗柴家咀宅右,石墓碑记,享七十二岁)在龙岗柴家咀生活,后生可任、可义、可仕,包括在桐梓县的共六子及二女。其中二弟可忠独自徒步外出回到贵州,与大家失去联系,无史料记录。另外六弟可仕无后人。
继山公的其余四个儿子(可第、可信、可任、可义)长期居住于龙岗,随着时间的变化,子嗣增多,后人逐步向周边扩展,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形成了现在的徐氏(龙岗支系)宗亲。
综上史料记载,继山公的身世简单的讲就是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历经了三次迁移:
第一次迁移是公元1616年之前,因战乱,继山公的父亲携带母亲(刘氏)、带上金山、银山两兄弟一起从(垫江)迁移到蜀地的龙岗,然后在龙岗居住多年,1616年四月十四日继山公出生在龙岗的白蜡沟。
第二次迁移是张献忠起兵,为了逃避兵乱,父亲正通公带着儿子继山、金山、银山和妻子刘氏一起,又从龙岗徒步到贵州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在桐梓县娄化里油草村居住数十年,继山公在桐梓县结婚生子(可第、可忠、可信)。
第三次迁移是平定叛乱,战事结束后,其母刘氏又带着儿子继山公和儿媳丁氏、孙子可第、可忠、可信等再次返回到龙岗定居,之后继山公和丁氏就在龙岗生了另外三子(可任、可义、可仕)。
继山公于1682年二月六日卒死于龙岗,卜葬龙岗李子湾宅右,享年六十七岁。
其妻子丁氏死于公元1697年十月二十一日,卜葬于龙岗柴家咀宅右,石墓碑记,享七十二岁。
其母亲刘氏祖妣殁葬龙岗中湾宅后,生卒失考。
(整理编辑人:徐华勇、徐虎)
2021年9月9日
(徐氏家谱1997版文献)